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你喜欢冬天吗?”很难绝对地说“喜欢”或者“不喜欢”,对吗?做个“PK表”吧:拿张白纸,在中间画一条线,左边写喜欢冬天的原因,右边写不喜欢冬天的理由。看看你写的这些话,你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除了你内心对冬天的感受,你有没有真正去探求过冬天和寒冷?比如冰河时代的那个大冰原是什么景象?你可能想不到:这远古之寒居然哺育了无数的远古生物,遍地生机勃勃。那个总是住在冰川孤峰上的小兔鼠在石缝里安家,经历了数千个冬天后,从冰河世纪幸存了下来。
我们应该怎样感慨顽强的生命! 当你在温暖的房间里喝着热果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大自然里的动物是怎样抵御寒冷的?你知道动物有皮毛和羽毛,也可以通过冬眠度过严冬。它们还有什么更绝的保暖妙招?人类已经从这些可爱的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抵御寒冷的能力,并不仅仅是建造雪屋和披上厚厚的棉袄那么简单。
你一定经常听说,用功的科学家一直在探险南极,他们研究地球天气的变化,寻找抗冻的医药,通过寻找微生物探寻人类在其他星球生存的可能,甚至在南极星光灿烂的冷夜,探求推动宇宙的神秘力量。你可能不喜欢冬天的寒冷,但正是南极的寒冷给无数科学家创造了研究生命的基本条件。住在地球北边的孩子们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冬季的魅力:打雪仗,看冰雕,穿上冰鞋去溜冰;而在热带居住的孩子们,也可以随时享受“寒冷”的滋味:喝冰茶和吃冰激凌。寒冷也是乐趣!
没有毛皮,没有羽毛, 这不公平!
现在正值天寒地冻的时节,屋外暴风雪肆虐,寒风呼啸。待在屋子里,冲一杯热巧克力奶,蜷在炉火旁,这样的夜晚才安逸美好呢?然而,一旦你感到舒适、暖和起来,看着雪花 在窗玻璃上堆积,你也许就会纳闷了,那些可怜的动物们可怎么办呢?它们被困在外面忍受着严寒,没有火,没有热巧克力奶,也没有毛毯。它们怎么能受得了呢? 嗯,人类真的生来就不适合生活在寒冷的气候中。然而,我们的动物朋友们却有很多巧妙的方法过冬。
想想看:鹅有内置的羽绒罩衣,熊有毛皮大衣,知更鸟飞往南方。但是看看人类吧:没 有毛皮,没有羽毛。这不公平!而且下雪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乘飞机飞到温暖的南方去,比如 说海南三亚。 那么,人类靠什么来抵御寒冷呢?主要是靠大脑。尽管如此,人类还是花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来解决严寒所带来的问题,而在这当中,人类也借用了一些动物的妙招。
保持热量
当你穿上夹克衫、蜷伏在被子下面时,你会感觉很温暖。为什么?因为你的大衣或毯子充当了绝缘体,它们收集了你身体产生的热量。你的身体用你吃进去的食物作为燃料,来保持温暖。如果你四处跑动或蹦跳,你会感觉更加暖和。活动的肌肉燃烧更多的燃料,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这就是当你冷的时候会发抖的原因)通过发抖,你的身体努力让肌肉运动并使你温暖起来。鸟、花栗鼠,甚至蜜蜂,都会通过发抖来保暖。
在你全套的身体器官中,头部是首先要保暖的部分。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气里,你的大脑也需要大量温暖的血液。这就是你手脚发冷的一个原因—你的身体正在将热量传送到你的大脑。 如果你戴一顶帽子,就会发现手脚变得暖和多了。
鸟的羽毛是抵御寒冷的奇妙绝缘体。羽毛挡住了外面的寒风。在靠近皮肤的地方,软软的绒羽收集了一层温暖的空气,使鸟暖和舒适,我们抵御严寒的 羽绒服便是拜它所赐。随着气温下降,绒羽也变得蓬松起来,以便捕捉更多的热量。毛皮的作用与此相同。熊粗糙的皮毛和厚厚的绒毛非常适合捕捉皮肤附近的空气和热量。 湿漉漉的身体会被带走更多热量,因此许多动物需要通过干燥来保持温暖。想想在炎热的日子里,身体打湿了是多么清爽啊。因为当水蒸发时,会带走你皮肤的热量,这样你就会感到凉爽。但是在冬日里,你不想流失一点儿热量。当动物被打湿,毛皮光溜溜地贴在身体上,不再蓬松了,也就不能收集温暖的空气了。想想你的羽绒服吧,如果它湿了,就不能蓬松起来,不能充满暖空气,也就不能令你感到温暖舒适了。
有些动物,比如羊和鸭子,它们的毛皮或羽毛上有油,这有助于使冰冷的水远离皮肤。那么,在冰冷的水域里游泳的北极熊、海豹和鲸鱼呢?答案就是大量的鲸脂。一只北极露脊鲸的鲸脂层可以厚达50厘米。同样的,在北极熊厚厚的毛皮下有10厘米厚的脂肪层来抵御寒冷。
北极熊还有另外一个秘密。它的毛实际上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它们是空心的小管,能够让温暖的阳光照射到北极熊的皮肤上。小管捕捉到的空气也能用来取暖,还能提供良好的绝缘。北极熊的皮肤是什么颜色呢?黑色(千真万确)!深色比浅色吸热效果要好(试着去摸一下太阳底下的黑色汽车和白色汽车吧)。北极熊的毛看起来是白色的,是由于光被它透明的毛反射造成的。
保持活跃还是变冰冷?
过冬对每个动物来说都很难。不只是因为寒冷,还因为食物也很短缺,很容易挨饿。对小型动物而言,保暖就更困难了,因为它们没有大型动物那么多脂肪。许多小型动物为了保暖,不得不时刻保持活跃状态。而为了保持活跃,它们需要摄入大量的食物。如果它们不吃东西,就会耗尽燃料和热量,最终难逃死亡的厄运。
这只圆滚滚的土拨鼠看起来啃掉了很多木头
有些动物会提前作准备。松鼠秋天忙着埋藏橡子(它们在冬天会吃掉大约18千克的橡子)。小小的戴菊鸟,身高不到5厘米,需要大量的能量使它的身体保持温暖。它为了生存几乎在不停地吃东西。
熊、花栗鼠和土拨鼠在夏天和秋天时给自己塞下许多食物,这样它们就可以过冬啦—冬眠。 土拨鼠吃啊、吃啊,直到胖得几乎不能走路。脂肪有助于它保温,并在漫长的冬天里为它提供能量。土拨鼠在地洞里冬眠时,看起来就像是死掉了。它几乎不呼吸—每5分钟才呼吸一次。它的体温下降到略高于冰点,心跳每分钟只有4次—而当它清醒时,每分钟心跳可达80次。这样一来,它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维持生命,并感觉舒适,直到春天来临。
到了该冬眠的时候,灰熊会挖一个深深的洞穴,铺上苔藓、草和软软的树枝。它的体温几乎不会下降,心跳和呼吸频率也接近正常。但是一连好几个月,它不吃不喝,也不去“卫 生间”。灰熊冬眠时,也会繁殖。小熊(通常是两只)待在洞穴里,又安全又温暖。少数动物在冬天真的会变冰冷,会结冰!大多数动物如果冻结,都会死去,血液中锋利的冰晶体会刺穿并摧毁它们的活细胞。但是林蛙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就好像汽车的防冻剂—它可以保护细胞。到了春天,林蛙解冻后,就又可以蹦蹦跳跳了。
哪里有热量,哪里就是家。在冬天,寻找避身处要比寻找食物容易。许多动物在雪地里挖洞穴,雪是极好的绝缘体,冰晶体像毯子一样把凛冽的寒风挡在外面,保持内部的热量。如果你能够看到北部森林的雪层下面,你就会发现一个活跃的世界。
当夜晚或暴风雪来临,气温下降时,环毛松鸡就用雪来筑窝。老鼠和其他小型动物整个冬天都生活在雪的下面,寻觅昆虫和其他食物,但是狐狸和猫头鹰听觉特别好,能听到它们的活动,并冲进它们的雪下地道里。当然,人类有时候也会用雪来筑屋。雪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非常温暖,以至于墙壁需要铺上兽皮才不会融化。这热量来自人体,而且通常天花板上有一个通风口,让小火坑的烟雾和浑浊的空气排出去。
为了不让风灌进雪屋,入口通常都挖在地面以下,经由一条地道通向地面。地道下沉是为了捕捉冷空气,同体积的冷空气比暖空气分量要重。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暖空气逃出雪屋。居民也会睡在凸起的床上—更高就意味着更温暖。在所有的动物当中,人类建造的住所最精细,然而,我们的房子在保暖方面还非常不好。在玻璃窗发明以前,人们只能通过关闭百叶窗来阻挡糟糕的冷空气。每到冬天寒风呼啸时,屋里又冷又暗。所有的热量都来自壁炉,但是其他地方,只要不是在火堆附近就非常寒冷。
在大部分人类历史当中,你都可以料想在寒冷的清晨醒来时,看到自己呼出的空气。更糟糕的是,当时没有室内自来水管道,因此要上厕所,你还得蹬上靴子,穿上大衣,走到外面去。嘶!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当下,静静的感受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