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时间飞逝,大家是不是还沉浸在忙碌且开心的十一长假中。我多想让时间倒流或停止,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啦。你可能和我一样,曾幻想过“时间旅行”。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几个问题:时间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总在幻想时间倒流,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时间旅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呢? 不过,你也可能用另一种方式让时间“倒流”。
当你从北京飞往伦敦,虽然在飞机上会待十几个小时,但是下飞机后,你看了看威斯敏斯特宫著名的大本钟,时间又“回到”了出发的时间。人们总说时间就是财富,如果有人“出售”时间,你会去买吗?
19世纪,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钟表发明以前,古人要依靠太阳等“自然时钟”来指示时间,他们的生活遵循着自然变化的规律。而现在,我们在钟表的嘀嗒声中忙碌地生活,常常忘了停下来真正过日子。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别的小朋友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的。与其幻想时间倒流,不如提升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你一生受益。
“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我很清楚,但如果有人问我,我便茫然。”早在1600多年前,哲学家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 354 - 430)便在《忏悔录》中表达了他对时间的困惑。 那么,亲爱的小读者,你也有同样的困惑吗?时间究竟是什么呢?
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间是人类用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依靠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天然的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例如:我们依靠地球自转周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确定出了“日”“月”“年”来自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日”“月”“年”等时间。简单点说就是: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是描述事件发生过程的计量。既然时间是从“发生”到“结束”,那么,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认为“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也不承认有“开始”的瞬间。直到20世纪,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也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永远存在,这样也就根本没有必要考虑时间是怎样开始的。但是,到了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889—1953)通过观测发现,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也就是说,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个里程碑式的发现使爱因斯坦改变了那种“宇宙永远存在”的看法。
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计量时间
宇宙膨胀意味着在过去,星系之间更加靠近。这样的话,让时间一直倒推回去,在大约137亿年前的那样一个难以想象的久远的XX时刻,整个宇宙都应该集中在一个极其微小和炙热的点上,而宇宙就是这个点在一次大爆炸后尽管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广泛承认,但是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大爆炸当作时间的起点, 因为在大爆炸之前也一样有时间在流动。
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
是谁决定我们一天有24小时?通常我们以10来计量东西,那么为什么不是白天10小时、夜里10小时呢?5000 多年前,苏美尔人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一带。他们用手指来计数,计算任何东西都以 12 为基数。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数的。举起你的右手,弯曲你的手指关节,你会发现除大拇指外每一个手指都会分成三节。用大拇指作为指示标,触摸着食指最下面的一节,数1;移动拇指到食指中间那一节,数2 ;移动拇指到食指最上面那一节,数3 ;然后将拇指移动到中指,数4、5、6;移动到无名指,数 7、8、9 ;移动到小指,数10、11、12。苏美尔人将日和夜各分成12 个小时,一天总共24个小时。他们把小时叫作“danna”。 继苏美尔人之后,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巴比伦人,将一个圆分成了360度。他们也将一年分成大约360 天,还把一年分成了12个月。
古埃及人也采用以12为基数的计数系统(我们的计数系统以10 为基数)。他们将一天中10个有日照的小时计为白天,另外还为黎明加 上1个小时,黄昏加上1个小时—这两个时段不是很亮也不是很黑。这样,他们的白天就有了12 个小时,叫作“wnwts”。埃及天文学家 祭司观察到,有12颗星星(他们将其称为“旬星”)在夜间从东部天空一颗接一颗地升起,每小时升起一颗。所以他们又加上了夜间的这 12 个小时,这样就有了一天的24个小时。没有人知道最先的发明人是谁,但是历史学家们同意,几千年前,人们已开始认定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24个小时。
地球是一个时钟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下面的实验!把灯上的罩子取下来,假设灯泡就是太阳。用一个球代表地球,在这个球的背面画上一个笑脸,你在笑脸这一侧,你远在美国的笔友在球的另一侧。把笑脸对着“太阳”,此时你笔友所在的地方是白天还是黑夜呢?
沿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那个球—“地球”,观察光线和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当“太阳”照耀在你笔友身上时,停止转动。在你这一侧现在是黑夜,对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球固定地自西向东转动的原理和钟表差不多。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根据太阳 的升落来记录的,就如同公鸡报晓一样简单,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穿过遥远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是变“小”了。如果你往东或往西旅行的速度比地球旋转还快,你的始发地和停止地之间的时间差甚至会和白天与黑夜的差距一样大。快速的旅行和更快的通信使得人们有必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记录时间, 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调整时间。
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利用一条假想的经线来设定世界上的钟表,这条线叫“本初子午线”,它从北极穿越英格兰的格林尼治(Greenwich,发音是 [ 'gri:nid3 ],“ w” 不发音)到达南极。世界时间是按照本初子午线上太阳 的升落来设定的。
正如下图所示,24 条南北走向的经线,包括本初子午线,把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的时间都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为参考进行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小时数来与当地太阳升起和下落的时间相匹配。
下面是它的工作原理:你的朋友去英国旅游,他在伦敦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具鱼龙化石,他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下午2点给你发短信告诉你这个消息(格林尼治和伦敦处在同一个时区)。你的手机响起,这有没有给你在家里带来麻烦?要知道,你的家位于东8区,你需要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基础上加8个小时,因此你的手机响起的时间应该是晚上10点。如果你恰好刚刚入睡,那么得第二天醒来才能回短信。你朋友看到短信是什么时间呢?(提示 :减去8个小时,把东8区时间转换成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因为有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时间管理就变得很简单了,甚至连一只公鸡都能对着标准时间来啼鸣报时了。
还有很多关于时间的故事,在这就不一一例举了。小朋友在课堂上,老师也会讲解关于时间的问题,如时间的来历,如何合理使用时间等等。小朋友在课余时间要多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和时间有关的趣事。通过了解学习时间,希望小朋友不只是学会看时钟,还更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 :时间是不会因为吃饭、上课、 睡觉或其他事情而停止的,所以要懂得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了噢!
《生命价值》系列之捕捉时间
《生命价值》系列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