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在我的眼里,天底下没有比写诗更自在的事情了。 你的诗属于你自己, 它不一定严肃,不一定快乐,不一定有关重大事件,不一定非要有意义。它的长度随你,形状随你,发音随你。思想、念头和感觉,希望、梦想和恐惧,一切都随你。不管是老师要求,还是你自己涂鸦,你也许写过诗,但你感觉到这种自在了吗?这种自在其实就是生活原有的韵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看看这些诗人们是怎么创造韵律的:怀沙,是诗人屈原所作绝命词,从诗章本身内容情感看,“怀沙”指“怀抱沙石以自沉”。内容为作者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
苏斯博士乘船突遇暴雨天气,他注意到波涛汹涌的海水拍打船身的韵律,便开始琢磨适合这个韵律的语句。几天后,他用这些语句创作了一个故事。
下雨的一天,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坐在一间小屋里,凝神注视窗外一棵美丽的芭蕉。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芭蕉叶子摇晃的声音。独处几个时辰后,他写出了一首小诗。
本书登载了很多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小读者的诗,他们都在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表达情绪,用简简单单几句话,创造出情感和思想。我们随时欢迎你自由自在地写出的小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在为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作序时引用的民谚。据说,他当时的选诗标准就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最终既好且易诵的诗歌入选,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编选成书。
王敖在编译《读诗的艺术》这本书时所作的序言中写道: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认为,有时诗歌的比喻性在太多的时候被赋予了很多含义,比如我们会听到这种说法:这首诗反映了某个时代或文化的声音,某个民族的精神或是道德的标准,但作为读者,你可能需要欣赏的只是一首诗。
《读诗的艺术》里面收录的文章多数是关于欧美重要诗人的批评文字,有些出自学者手笔,如大名鼎鼎的诗歌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和海伦·文德勒,有的则属于诗人的现身说法,如诺贝尔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对英国当代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评论。小说家库切作为诗歌读者也发表过长篇书评,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你不写诗,你仍然可以和诗人一样分享诗的秘密。”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同名文章《读诗的艺术》也被收录在书中,在哈罗德·布鲁姆看来,读诗这门“艺术”的核心是评判诗歌的优劣,进而确认哪些作品属于伟大的诗歌。
什么样的诗才算是好诗呢?诗人孟白说这是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他说诗歌有关“热情和理智”,你可能无法去学习,只有从生命和其他诗人身上得到灵感。他曾采访过 2011年度美国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of America)菲利普·莱文(Philip Levine),这位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任命的诗歌顾问、1995年普利策奖得主认为,诗歌就是“你心灵绽放的花朵”。这些,可能就够了,你现在需要做的只是翻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本诗集(这是诗人的推荐喔)或是继续读本书后面的故事。
几个问题帮你读诗
诗中的发言者是谁?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诗歌描述的是什么?是讲一个故事,展示一个人的性格,还是刻画一个印象深刻的景物?你是否从诗歌中体会到了一种心情或感受?
给诗塑个形
现在你也来试试吧。先想象一下你要用诗歌描绘的事物。比如,一只玩具熊是什么样子的?足球呢?眼镜?短袜?狗狗?你几乎可以用诗歌塑造任何东西!再按下列步骤来做:
1、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下关于那个事物的所有词语和句子,要调动你所有的感官。那个东西看起来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闻起来呢?触感如何?尝起来什么味道?你还能想起关于这个事物的其他什么特征来?在这个步骤里,你要花足够的时间。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将它们按照你觉得合适的顺序组合起来。
3、按照你所描绘事物的形状将你的词句摆放好。你可以先画出那个东西的大致模样, 然后沿着线条轮廓写下诗句。
4、好了,把你的形体诗誊写在一张新纸上,别忘了给它写上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