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智慧树小小智慧树金龟子城堡看我72变新闻袋袋裤芝麻开门智力快车快乐大巴快乐体验

教育宝宝请将“听话主义”请出教育字典

少儿资讯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4月24日 16:1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听话”,是重要的教育指令和宏观要求,大小事情都要将孩子圈在圈子内,谨小慎微,不要逾矩;有大局意识,不要挑战;有高压线,不要违反;服膺现实,不要对抗。而孩子具有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向往,总会违规。不怕你不听话,有棍棒主义和“虎妈”、“狼爸”在“伺候”你,恩威并重、软硬兼施。整个教育管理制度面孔威严,铁面无私,“棱角学生”和“个性学生”有多少不会被磨平呢?

  这是听来的真事:某幼儿园多名幼童被老师带至楼顶练习舞蹈,老师中途接了个电话下楼,将一名三岁半的小男孩遗忘在顶楼。未得老师指令,小男孩不敢离开。从中午12点到下午5点半,他竟然一直在顶楼淋雨。家长说,“我儿子性格内向,在家里、在学校都很听话。大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孩子当了“乖乖仔”。

  闻听此言,感到吃惊,这不正是当下过分强调“听话”结出的“苦果”吗?“听话”,是重要的教育指令和宏观要求,大小事情都要将孩子圈在圈子内,谨小慎微,不要逾矩;有大局意识,不要挑战;有高压线,不要违反;服膺现实,不要对抗。比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课间10分钟不能下楼玩,怕出危险等。有调查显示,有93.3%的家长希望小学生做“听话”的孩子。

  而孩子具有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向往,总会违规。不怕你不听话,有棍棒主义和“虎妈”、“狼爸”在“伺候”你,恩威并重、软硬兼施。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常会被权威评价制度戴上“好动”的负面评价,无论是“三好学生”评选,还是其他荣誉评选,多榜上无名等。整个教育管理制度面孔威严,铁面无私,“棱角学生”和“个性学生”有多少不会被磨平呢?

“听话主义”易致奴性人格

  这就是笔者所谓的“听话主义”——当下的中国教育,在听话教育中,已经陷得太深了:孩子只知道驯服,不知道诉求;只知道服膺,不知道批评批判;只知道惟命是从,不敢和不愿逾矩;只知道膜拜传统和既定规则,不知道有半点创新和挑战,成了教育的“奴才”,和封建时代诸位臣工都是皇帝的“奴才”,几乎没了区别。

  一个故事说,印度马戏团的大象在大火中被烧死了,而捆绑大象的绳子却是一个很细的绳子,大象如果挣脱,根本不在话下。但是,被驯服已久的大象已经没有了反抗和挣扎意识,自己将自己捆绑住了。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今天的这个孩子也有这种“精神嫌疑”。精神自由的意识被捆绑和抑制太久了,没了绳索,也不愿逃跑;没了约束,仍然按部就班;没了高压,仍然惟命是从。潜意识中的奔放精神、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都蒸发了。

  如此以来,教育局面确实是“一片祥和和宁静”,没有乱子,也少有捣蛋学生,四平八稳,整齐划一,波澜不惊。可因为拘束太多、捆绑太死,也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活力以及颠覆传统的冒险性格,扼杀在了摇篮状态。我们收获了平稳,却失去了创造和激情;得到了平安,却成为十足的保守和僵化思维。民族创造活力和激情活力完全成了“绵羊化思维”,而不是虎吼雷鸣马萧萧的“雄狮气概”,强壮高傲的民族性情和“创造中国”从何而来呢?

叛逆的“熊孩子” 多有大潜能?

  鲁迅先生早就批评过“听话教育”:“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凡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到是没出息。”当今,世界教育早就在自由空间、快乐空间和奔放天地,尽情驰骋,而我们仍在“听话主义”中难以自拔,无限沉湎,这真的是一种严重的教育思想落伍和“关门主义”了。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有成为共识,公众还有太多的误解。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对过分的“听话主义”进行反思和纠错了。

  过分强调“听话”,就会忽视“不听话”蕴含的教育潜能。“不听话”往往是有主见、思维敏锐和聪明的表现,是一种独立的个性。这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当然是一种重要的潜质。有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对100个2-5岁的具有叛逆倾向的孩子与听话的孩子进行跟踪比较,结果发现具有叛逆倾向的孩子中,有超过八成的孩子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出色的创新和分析能力,而顺从的孩子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孩子,能够拥有这些优势。

  因此,请将过头的“听话主义”请出教育字典:放开孩子,多一些信任;舍得孩子,鼓励孩子冒险;信任孩子,挖掘孩子“不听话”背后潜藏的创造能量。尤其要做好教育发展国际化和信息化,比如国际上受欢迎的“十字架人才”:十字架的“横”代表西方教育的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敢于尝试和实践能力,顽皮和无所顾忌的个性;“竖”是指东方孩子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等。让孩子既有规则意识,又善于冒险;既有大局意识,也不失锋芒个性和创造激情。中西交融,值得借鉴!

 

 


 

  • 智慧树
  • 小小智慧树
  • 新闻袋袋裤
  • 动漫世界
  • 第一动画乐园
  • 动画大放映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Android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青少剧场更多

最热视频排行榜更多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