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国武学》
《中国武学》一书于2016年11月问世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日前,此书已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几十家图书馆收藏。中国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郑新立先生欣然为此书做序。
《中国武学》是邱海洋博士历时七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五册,近百万字。武术界评论此书是关于武术技法、武术国学、武术科学和武文化的经典。书中既有古今拳家诸多不传之秘,又有国学精粹和科学创新。作者精研术、详释术,而不停留于术,突破性地将武术原理和哲学融合贯通。
邱海洋博士是法学博士和金融学博士后,是著名的武学家,是中华武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他自幼习武,坚持不懈,博采众长,勤求古训,曾向很多武术界高手学习、切磋,与很多武术大师交往密切。
社会学界和体育界人士评论说,邱海洋博士对武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跨界研究,代表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后,文化研究的深入和领域的拓展。这让我们联想到18、19世纪后,西方近代体育的诸多先驱人物往往拥有神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的专业背景;联想到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例如法国的布尔迪厄、英国的吉登斯等人对体育学术的关注;联想到今天西方很多著名大学里,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有着良好的社会科学学术背景,正专注于体育学术的研究,正是他们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科学的发展。
《中国武学》一书具有六个鲜明独到的特点:
第一,系统、深刻、原创性地阐述了有关武术的元问题。所谓深刻,是指本书紧紧围绕武学中的“元问题”展开讨论,诸如:中国武术的境界,练武练什么?中国武术的价值,练武有什么用?什么是功夫,功夫究竟包含哪些能力?什么是武的精神?武术的美学思想是什么?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是什么?等等。
所谓系统,是指本书超越了武术门派,针对武术中的时空、人体、力学、技法、美学、武文化等共性问题,以崭新的理论框架,全面系统地剖析武术,有利于避免“瞎子摸象”般肢解武术。本书对于武术、武学和武文化领域的主要问题,大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编、章和标题无不表达着原创的精神。以往的武术书籍,大多是一门一派的书籍,而这本书不是关于某一门、某一派的书,不囿于千百年来的“门户之见”,是各个武术门派都可以通读的大书。对于普通的武术爱好者来说,它是一盏导引他们通向正确武术之路的心灯;对于正在路上苦苦思索的习武者来说,是可以摒除误识陈见、答疑解惑从而步入武学神圣殿堂的一把智慧钥匙。正所谓“天眼”若开,打通“任督二脉”指日可待!
全书共十二编,分别是:武术的境界和价值、武的精神、中国武学思想源流、武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武学中的人体观、武术力学、武术技法、武术发声学、武器、武术流派、武术礼仪与江湖规矩,以及武术传播与武学科学化,如此表现的理论框架是极具创新的。体育界专家认为,武术要更好地发展、要进入奥运会,需要基础理论、学说原理的统一,《中国武学》一书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探索。
第二,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要传承一种文明就必须完整地介绍古人怎么讲,古人怎么看,就必须理解并运用古人的话语体系;要创新和发展一种文明,还要阐述今人怎么讲,今人怎么看,今后怎么干,就必须运用今人的话语体系。不仅要揭示500年前武术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思想,还力求把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最近500年的成果反映在武学中。因此,本书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中国武术和武学不应停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今人应当有今人的贡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第三,国学与科学的统一。邱海洋博士认为,武学是武术国学和武术科学的统一。武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类文明现象,既与个体人的修身修心,提高生命力密切相关,又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从“武”这个领域入手,研究历史,研究国学,十分便捷、生动、深刻。
武学是人类感知世界、感知自我的一套知识体系。武学博大精深,要深入认识武学,需要一种类似于股神巴菲特的伙伴查理·芒格所提出的“多学科思维模型”和T形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横向要宽广,纵向要深入。此书力求将武学和哲学、科学、国学、文学、诗性相结合,体现出广泛而深厚的知识积累,引领读者进入武学的殿堂。
武术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必然要符合关于运动的科学规律,综合运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中医经络学等学说来阐释武术原理,因而推动武术的科学化显得十分必要。
第四,道和术的统一。本书中既包含着诸多的武术技法精要,乃至“不传之秘”,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形成一种关于武术的基本学说和原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华武术基本理论薄弱缺少经典著作的问题。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各有经典,道家有《道德经》《庄子》;儒家有四书五经;医家有《黄帝内经》《伤寒论》;墨家有《墨子》;佛教传入中国,佛经之多更是汗牛充栋。然而中国武学的经典著作却十分稀少。绝大多数武术书籍侧重于一门一派的传承、技法描述,没有从共同的原理层面进行构建。武学缺少经典著作的问题十分突出,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武学缺少顶层设计。
武学缺少经典著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字在表述运动方面局限性的原因,有古汉语不善说明的原因,有门派保守不愿外传的原因,有古代统治阶级禁武(所谓“侠以武犯禁”)的原因等等。金庸先生可能很早就发现了武学少经典这一问题,所以在武侠小说中经常描写武林人士为了抢夺《葵花宝典》《九阴真经》等“武功秘籍”而反目成仇、拼死搏杀的情节。这说明,自古至今,武林人士普遍渴望一本好书,一本能在理论上正本朔源、引领功夫精进的好书。
第五,以人类武学知识的进步为终极目的。本书致力于弘扬中华武术、武学和武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大国崛起,同时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偏见,视武学为武术、搏击术的科学,视武学家为武术科学家。武术虽然源自中国,但是已经远播海外,为世界众多的民族所喜爱,武术也同时受到其他民族搏击术的浸润,各民族的搏击术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邱海洋博士希望通过《中国武学》一书,让习武者少走弯路,让武学变得像自来水、像甘泉,供行走于武术旷野中的人们开怀畅饮。同时,此书文笔优美,包含有国学、史学、文学、美学和哲学的内容,从武的角度把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又重新看了一遍,非武术界人士读起来也觉得受益良多。
我们相信,《中国武学》将在启迪武学思维、推动全民健身、促进脑体相长方面发挥出更多正能量,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圆做出积极贡献!